深化“放管服” 釋放市場活力
中國經濟發(fā)展進入深水區(qū),如何促進市場經濟活力,釋放市場潛能,優(yōu)化政府職能,成為未來發(fā)展的重要課題。當前,政府職能轉變提升辦事效率,各地政府也紛紛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下放,加強政府服務。但同時也應看到,簡政放權仍然存在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放”要全面徹底。簡政放權關鍵在簡,核心在放,目的在方便企業(yè)和基層辦事。但在實際工作中,仍有一些部門表面上看熱熱鬧鬧,其實放虛不放實,放權不同步,你放我不放,甚至明減暗增、邊減邊增,不但降低了審批效率,改革的初衷也難以落地。“梗阻”不除,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通。為此,要堅持量質并重,對現(xiàn)有行政審批項目進行集中梳理,拿出更多的“真金白銀”,更好地向市場和社會放權;要堅持問題導向,取消項目從“給社會端菜”向“讓群眾點菜”轉變,更多借用社會力量促進改革;要堅持同步推進,既要與上級權力下放及時對接,更要敢于向自己“開刀”,把該放的權力徹底放下去。
“管”要及時有效。在大量減少審批后,政府要更多轉為事中事后監(jiān)管,依法管好“看得見的手”,用好“看不見的手”,擋住“尋租的黑手”,切實把市場管住、管好,促進政策落地。如果“放得下”“管不好”,表面看基層承接的權力多了,但真正能說了算的少,很多批了也干不了,簡政放權的“含金量”也不高。一方面,要科學合理、實事求是地做好監(jiān)督和管理,對下總攬不包攬、放權不失管,對上到位不越位、盡職不失責。另一方面,要加快建立責任明確、任務清晰、程序規(guī)范的監(jiān)管制度,主動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,擠壓權力尋租的空間,讓政府“亂動的手”受到約束。
“服”要積極到位。簡政放權關鍵是政府職能的真正轉變、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,好比耕田種地,搬開了石頭不等于秧苗就能茁壯成長,還需要澆水、施肥、除草。權力取消和下放后,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務者角色的轉變,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動仗,把更多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投入到服務民生工作中,讓更多的群眾分享高效優(yōu)質的公共服務;要不斷改進服務舉措,優(yōu)化服務流程,盡最大努力提供更加高效、更加人性化的服務,以優(yōu)質的服務指數換取企業(yè)和人民的幸福指數。
中國轉變政府職能的大幕已經拉開,簡政放權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,能釋放改革紅利營造良好的國際環(huán)境,政府需要華麗轉變,需蹄疾步穩(wěn)。
提供全國公務員考試資訊
2、厚職網www.yackleyphoto.com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如有異議,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!
3、更多事業(yè)單位招聘信息訪問